当前位置:汽车观察网 > 评测

新车安全评价规程名词解释:

1. 汽车安全性能:汽车在行驶过程中,不会因碰撞、翻转、滑动、制动、惯性等引起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能力。

2. 主动安全性能:汽车在行驶过程中,能够预防和避免事故发生的能力。

3. 被动安全性能:汽车在发生碰撞时,能够保护乘员、行人等免受或减轻伤害的能力。

4. 事故后安全性能:汽车在发生碰撞后,能够防止火灾、泄漏等危险情况发生的能力。

5. 法规安全性能:汽车在设计、制造、使用等过程中,符合国家相关法规规定的安全性能要求。

6. 道路安全性能:汽车在行驶过程中,能够适应道路状况、交通环境等安全性能要求的能力。

7. 环保安全性能:汽车在行驶过程中,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能够达到环保标准的能力。

8. 智能安全性能:汽车采用智能技术,通过感知、判断、决策等过程实现预防和避免事故发生的能力。

9. 人机工程学设计:以人体工程学为基础,通过对人体形态、尺寸、动作等进行分析和研究,优化汽车内部结构和布局,提高乘员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设计方法。

10. 碰撞试验:通过模拟车辆在不同速度、不同道路条件下的碰撞情况,对车辆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估和测试的方法。

11. 行人保护:指对行人头部、腿部等部位进行保护,降低车辆与行人碰撞时对行人的伤害程度。

12. 车辆稳定性控制:指通过控制车辆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,防止车辆失控或侧翻等情况发生的技术和方法。

13. 紧急制动系统:指在车辆遇到紧急情况时,能够自动或手动快速制动车辆的系统。

14. 自动驾驶技术:指通过采用多种传感器、控制器等设备,实现车辆自主驾驶的技术和方法。

15. 事故再现技术:指通过采集和分析车辆、道路等数据,模拟事故发生过程,为事故原因分析和改进提供依据的技术和方法。

新车安全评价规程名词解释,保障行车安全

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,汽车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。为了保障行车安全,我国制定了新车安全评价规程,旨在通过标准化的评价流程来全面评估新车的安全性。本文将为您详细解释新车安全评价规程中的常用名词,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汽车安全性能。

一、新车安全评价规程概述

新车安全评价规程是一套针对新车安全性能进行评价的规范和标准。该规程通过对新车的结构、性能、应急响应等方面进行全面、客观、公正的评价,旨在为消费者提供准确的车辆安全信息,同时推动汽车制造商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。

二、新车安全评价规程常用名词解释

1. 整车结构:指汽车的车身、底盘、发动机等主要组成部分的布局和连接方式。评价规程会对整车的结构完整性、稳固性、碰撞防护等方面进行评价。

2. 车身强度:指车身在受到冲击或碰撞时的抵抗能力。评价规程会通过模拟碰撞测试、车身材料质量等方面来评估车身强度。

3. 制动性能: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通过制动系统减速或停车的能力。评价规程会对制动的响应时间、制动距离、制动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评价。

4. 稳定性: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保持稳定状态的能力。评价规程会对车辆的侧倾、横摆、纵向摆动等方面进行评价。

5. 转向性能: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通过转向系统改变行驶方向的能力。评价规程会对转向的响应时间、转向精度、回正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。

6. 乘员保护:指在发生碰撞时,车辆对车内乘员的保护能力。评价规程会对乘员的座椅、安全带、安全气囊等保护装置进行评价。

7. 应急响应:指车辆在遇到紧急情况时,应急系统对乘员和车辆的响应能力。评价规程会对应急报警系统、紧急制动系统、逃生系统等进行评价。

8. 排放性能: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。评价规程会对车辆的排放标准、环保材料使用等方面进行评价。

三、如何提高新车安全性能

1. 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车辆,确保车辆的结构和零部件质量符合要求;

2. 关注车辆的安全性能指标,如制动性能、稳定性等,选择性能优良的车辆;

3. 使用高质量的安全配件和防护装置,如安全带、安全气囊等;

4. 定期进行车辆维护和检查,确保车辆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;

5. 注意驾驶安全,遵守交通规则,避免超速、酒后驾驶等危险行为。

四、总结

新车安全评价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车辆安全性能、保障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。消费者在购买新车时,应关注车辆的安全性能指标和评价结果,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车辆。同时,汽车制造商也应严格按照评价规程要求生产车辆,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,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、更可靠的出行工具。

汽车观察网®. ALL RIGHTS RESERVED. 豫ICP备2023027397号